這個禮拜忙著把學校用書裝箱,翻出很多回憶。下面照片的右上角:2000年的12月20號上課發的。
想起那段邊要唸書也邊要背單字的日子。現在翻看,還是一陣心酸...連這單字都不懂,想當時上課一定很慘!
我們學校的語言所(Linguistik Insitut)下分三系:理論語言學系(Allgemeine Theoretische Linguistik)
,病理語言學系(Patholinguistik),電腦語言學系(Computerlinguistik)。第一個學年三個學系的共通科目是一樣的,也一起上課,因此雖然我主修電腦語言學系,我也得上一個學期的病理語言學導論。相對的,病理語言學的學生也得和我們一起修一個學期的電腦語言學導論。
病理語言學(Patholinguistik)導論課分成兩階段上課。前半個學期上神經語言學導論(Neurolinguistik),期中考,換另一個老師講下半學期的心理語言學導論(Psycholinguistik),然後期末考。哪一半段的考試沒通過,期末後一個月,就得補考那一段。兩個考試都過了,才有學分證(Schein)可以拿。
大學畢業後工作的那一年,我和德文的關系,僅於每週自費去上一次德文會話課。辭職後赴德前,因為簽證遲遲不下來,耽誤了原本計畫在德國上語言班,複習三個月再去考語言考試(DSH)的計畫。
於是,2000年8月5號我飛抵德國後的第六個禮拜,就有第一家我申請的大學要我去考語言考試,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當作是一次比語言學校還正式的模擬考好了,沒想到竟給我以吊車尾的方式考上了,從此種下我和波次坦大學淵源...
抱著這樣三角貓的語言基礎和德國人一起上大學,雖然很多人羨慕我一到德國就入學,也有更多人說畢竟我是德文系畢業,考過語言考試是應該的。我卻依稀記得第一個學期的我常在桌邊掩面嘆息,大唱胡不歸。
病理語言學(Patholinguistik)主要研究失去語言能力的病人,探討如何醫治。失去語言能力的原因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也有可能是中風或車禍導致腦部受創而引起的。因此上神經語言學導論(Neurolinguistik)那半學期,我們得學習了腦部結構以及各部位相對的語言功能。
僅管這些知識之在我往後的學生生涯再也沒派上用場的時候...
目前分類:[在西方取經] (18)
- Sep 05 Wed 2007 20:22
曾經 第一學期 神經語言學導論(Neurolinguistik)
- Aug 02 Thu 2007 04:58
留德歲月的終點
房東海諾曾經描述過,
他們如何在門上放了一桶水來整考完結業考試的室友,
考完口試那天下午小心翼翼的打開門,
結果是這樣的情景...
還有桌上的一瓶香檳酒!
本來不想開Party慶祝的,
那當下我還是改變原本的決定。
- Jul 27 Fri 2007 05:24
磨刀霍霍向豬羊 第三役 論戰
很久了今天才又發現天空藍的很好看。
明天下午兩點到兩點半論戰,之後就可以走出閉關...
恢復自由之身!
Missi謝謝你這些日子來的保佑!
- Jul 26 Thu 2007 03:18
磨刀霍霍向豬羊 第三役 筆戰
關於明天的兩個希望
今天德國當地時間十點到下午兩點,
最後一次寫四個小時的考試,
暗地裡希望是人生裡最後一次...
之前寫論文時『吃』肥到53近54公斤,
前陣子瘦到51時還蠻高興的,現在徘徊在49。
第二,希望明天考完後體重還在四十九公斤之上...
- Jul 16 Mon 2007 19:51
德式體育課 外星人桌球拍
德國大學的體育課並不列在必休學分裡,所以一星期要運動幾個小時,運動量多寡,作甚麼樣的運動都是任君選擇。就算完全不上體育課,也不像在台灣,有畢不了業的危機,更不可能用體育被當的理由來延畢。不運動的話,沒有人會怪你,只有會越來越痴肥而已,畢竟這裡的高熱量食物真是不少。
再者,這裡的體育課並不只有大學生可以參加,只是有大學生的身份繳上課費用時比較不會那麼心痛。通常你只要在Google的搜索引擎打入Hochschulsport,加上你所在城市的大學名(例如柏林工業大學就輸入 Berlin TU, 波次坦大學輸入Uni Potsdam)一定可以找到那所大學提供的體育課。
體育課費用通常分三級,學生付的最少,再來是該所大學的校內職員,最高價的則由校外人士來付。儘管如此,有些課程仍然比一般市場上的費用來的低(例如舞蹈課,瑜珈課程),就算不具學生身份,上起來也還蠻划算的。
另外,什麼稀奇古怪的體育課程都有:古典的有如騎馬(Reiten),擊劍(Fechten),異國情調的有如非洲舞蹈,或是氣功...我一直弄不懂的是,橋牌和西洋棋也列在體育課項目裡哩!
這學期我除了繼續上HipHop和爵士,我也決定重拾起我的桌球拍。
我開始學打乒乓球是多年前大三下的事。當時覺得有必要培養一項自我的『人生運動』,希望可以玩一輩子的運動。左挑又選的,當時考慮了乒乓球和羽球。
我之於球類運動有一個怪癖,就是不喜歡玩球比我的手還大的球,像是籃球,排球,常常聽到很多玩的人動不動就得去找跌打損傷的師傅...這樣的球類運動玩起來,總讓我老是有倍受威脅之感:到底是我打球,還是球打我?
當年用的桌球拍帶來德國後,這幾年來從沒被派上用場過,因為多年前結下的心理障礙...從大三下到畢業,我除了每週的體育課選了桌球來修(大三大四可以選自己想修的運動類別),我還參加了桌球社。
有一次桌球社出去打比賽,打到後來因為知道拿不到獎盃了,就要我也下去打,說是練比賽經驗。當時連切球(改變球的旋轉方向)都不行的我,就這樣被對手用切球方式的開球,把我打的落荒而逃!自此,我就認定學不會切球的話,那乒乓球也就可以不用打了,乒乓球拍對我而言變得好像有千萬斤重似的....
當年我學打乒乓球時學的是所謂的直版(Pen Holder),也就是下圖裡下方那支球拍。手握方式類似握筆桿,球拍只有一面有橡皮面。相對地,下圖上方那支是所謂的刀版(Shake Hand),球拍的雙面都可以用。
反手(Rückhand)。以前在台灣先學這個姿勢,一整個學期就只有練這個,老師說因為這是基本工。學期快結束時才稍稍練了正手。
正手(Vorhand)現在在德國則是先學這個姿勢,每次一開始先打這個暖身十來分,之後各式輪番上陣!反手反而比較難,後學。
由此可見~東西方教學差異啊!
第一次上課,當我打開我的球袋,揮起我的球拍時,當場成了外星人。整整十來桌的場地裡,少說也有二十多個人吧!沒有人看過這種直版拍,加上第二堂課的人...老師說他在二十年前教過一個博士生用這拍...加上我的亞洲面孔(刻板印象,好像亞洲人桌球都打的不錯...),一開始大家以為我有多厲害!誤會真大!!
一直到第三週,大家有點熟後,總有幾個人要來看看我的外星人球拍。
第一次上課後,老師還是建議我去買刀版拍。他說是這才趨勢,還有兩面可用的拍打起來效率較高,防禦效果也比較好。
正手
反手。要注意固定食指的位置,很多人打起球來後,食指也跟著亂跑(Wanderfinger)。
這裡的桌球課並不將切球(Schupfen)歸在第二學期後才學。當老師下令練這個姿勢時我臉都綠了,很對不起我的球伴...有時我的切球發球發了五次都發不過網,一次一次,越來越慌,最後自己在球桌上先崩潰,那場慘不忍睹的球賽記憶又回來...
老師只說要我對自己有多點的耐心(Du musst mehr Geduld mit dir haben!)真是一語道破...房東海諾也常常跟我說同一句話。一個人的行為特質其實在桌球桌上的是表露無遺...
那時我還處於畢業第一役的狀況,每週去打球除了宣洩心中怨氣,原來我恨不得一步登天馬上畢業的心情也全洩到球桌上了!
- Jul 13 Fri 2007 23:42
倒數第二次去考試部
一貫以往去考試部的途徑~下了公車後走幾步後,先是波次坦公園(Park Sanssouci)裡的新宮(Neues Palais)映入眼簾。
和新宮遙遙對望,正在整修中的是波次坦大學的行政部門,在此左轉便抵達考試部。想到這將是以學生身份來此的倒數第二次,心理是有點感傷...但是雀躍的成分仍是居多的。
今天是來下第三役戰帖!奔走了一個禮拜,第三役戰期至今不明。
從A教授把我推向B老師,要我別跟他考試...從B老師一次次地把考試範圍加大,E-mail裡說是從以下選一到兩個範圍,週一『面談』完後,現在一共是六個範圍!考試範圍裡的一本關鍵書C,學校圖書館僅此一本,卻被一位私心的教授扣為私人使用(Handapparat),學生摸也摸不到...柏林三所大學外加國家圖書館都沒有它的芳蹤。好樣的!那上Amazon買去,客官~請奉上六十大洋...
確定了範圍,估估自己的斤兩,想說就這兩日上戰場吧!且將日期上奏了B老師。接著去信央請D秘書代為安排場地和監考人員云云,不到一刻鐘,回信傳來!怪哉!晚上八點鐘C秘書也工作?喔!不~喔!Fxxx!D秘書去度假(Urlaub)了,七月三十日才回...
這下再請電鴿傳書平時不常接觸亦不甚友善的東德人E秘書,央請第三役諸事宜。電郵自此石沈大海,無奈週二追著關鍵書C的芳蹤跑,接著有醫生約診,加上德國國鐵第二次全面罷工,下午就算想去考試部報到,到達時人家也下班了!
週三考試部沒有談話時間,而且E秘書也沒回信確認我的考試日期,除了等也只有等。週四起了大早,來到波次坦前東德軍事指揮部校區(Golm),想趕在秘書E九點鐘開始工作和她面談吧...這下~相見不如不見。唉!前共產主義下的行為思考...E秘書見到我後,問我:她只有一個人,她能為我作啥麼?(Was kann ich fuer Sie tun? Ich bin ganz allein hier!)喂!你是秘書都不知道了,我又怎麼會知道!信兩天都不回,電話找不倒人!
討價還價一陣後,沒有結論的前提下,我還是跳上公車前往新宮校區的考試部。原來報名考試也可以先報名,卻『不指定日期的』!那為什麼不早說呢!為什麼在考試章程裡寫清楚啊?我想這會兒的感冒是被氣出來的,跟低溫的夏天扯不上邊...
就看在最後一次的份上,最後一次和所謂的『官僚』(Buerokratie)打交道的份上,沒必要跟秘書吼起來...
總算要回家了,這才從波次坦大學新宮校區的『大門』走出去等公車回家...
別了,學校,最後一次再來就是領.畢業.證書.了!
關於談話時間和考試部-->參閱>>這篇波次坦公園(Park Sanssouci)>> 首頁
- Jun 20 Wed 2007 04:52
第二役 筆戰 戰況 & 戰果
這年頭還有誰會拿筆寫四小時的字呢?你上一次用筆寫一封真的信又是何時呢?相信大家都是打字吧!如果用Word寫文件檔,多少還會仰賴它的拼字檢查...考前只要想到這場四個小時的筆戰,我就發慌。摸出許久未用,幾近乾沽的鋼筆,考試前兩星期開始不許自己用電腦打出自己整理出來的考試重點。不只要把字用真的筆寫得很習慣,寫得清晰工整(教授帶老花眼鏡囉!),還得要測量一下時間,知道自己寫完一頁通常要多久。
上一次參加四個小時的考試是大二時雙修東吳會計的期中和期末考。第一次期中考試,除了初會(大一生)和中會(大二生)採梅花座入座外,試卷又分A卷和B卷,每間教室有兩位助教監考外,連上廁所都有專人陪同。聽說有前人把小抄藏在馬桶水箱裡...考試時間一向訂在學期中某一週六,從早上八點考到十二點。當時我住在東吳外雙溪校區的學生宿舍,前一晚『貪抱佛腳』直到凌晨兩點才去睡。隔天一早不知怎麼地,鬧鐘響時可能被我按掉了,當我驚醒時已是八點鐘。騎上我的小綿羊機車,飆到八十,經由承德路輾轉來到總統府,東吳城區部四周的機車停車位早已客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衝進教室,監考的人還是讓我考了,只是在我就定位後也已經十點鐘了。少了一半的時間,考試結果還好讓我摸到及格的邊,加上後來期末考的努力,第二學期我被准許修習初會下...不過睡過頭這種惡夢成真的事就此在我考前的心慌多加了一項原因。
這次四個小時的畢業第二役筆戰在早上十點中開考。我也不例外地於清晨五點鐘早起,好作短期記憶的最後衝刺。因為怕一小時一班的火車誤點,又怕轉三次車裡有車次出狀況,所以八點半左右就得出門了。之前,我再次檢查了去考場非帶不可的東西:1,5公升的水(我挑到的考試日期怎麼都高溫三十度以上...),一條Power Bar, 鋼筆墨水,修正帶。
九點五十五分,當我出現在系秘書的門口前,門~竟然是關著的!!正當我快要昏倒的同時,我聽到隔壁間嬉鬧聲,打了招呼,還是實習生的年輕小女孩秘書要我把背包留在秘書辦公室,領我到樓下一間某教授的研究室,把試卷交給我,就走了...打開試卷,題目,就那麼一行,好吧!老師真的算你狠,或許也算你人好...總之,考前我的確猜過會這樣出題...收拾一下被嚇走的三魂七魄,在那間凌亂的研究室裡唯一淨空的桌上,我開始沒命的舉例句,提理論,再舉例句推翻前立論,然後建立結論,然後又再舉例句,再推翻前論,這樣循環個幾次,最後才是檢討各理論得失。總之跟自編自導自演沒兩樣,就這樣沒命的一直寫寫寫...
十一點中左右,真正的秘書推了門探頭瞧瞧我,接著又走了...
考試時間剩下最後二十分鐘時,我的手實在痛的沒輒了,頭也隱隱作痛起來,肚子更是不爭氣的咕嚕咕嚕叫,幸好也只有我一個考生...我怕早餐吃得太早,故意拖到出門前八點的時候才吃,又不敢吃太飽會想睡,一條Power Bar還是沒能讓我撐過下午兩點鐘。也不管最後結論作得不怎麼樣,我作了簡單的封頁便上樓去交卷了。當然別忘了自己在答案紙加上頁碼,我一共編到二十幾頁...
交卷時,樓上秘書的門這時又關上了...找到了年輕小秘書交卷後,我就去坐火車回家。一路上除了累,餓,精神上應該還有點分裂...迎面而上不認識的每個路人,每個,我都想賞個幾巴掌~~雖然下了戰場,我想我心境上一時還沒調適過來,滿腦子都還是打打打...戰!
下方那隻Parker鋼筆是我這次上戰場使用的武器。在德國考試時大家還是常用鋼筆的,因為寫錯的用修正筆塗一塗,馬上可以繼續再寫。不像修正液或修正帶會留下痕跡。上方那隻鋼筆附帶修正筆,可惜考前才發現已經乾了,也來不及去買新的替換...考試考到一半時,我還得為我的『槍』換墨水管...
德國的筆記本(Schreibblock)長這個樣子...通常分為畫線(liniert),或畫格子(kariert)的。這兩種又分別可以買到畫線兼留邊的(liniert mit Randlinien),和畫格子兼留邊的(kariert mit Randlinien)。考試前因為不知道會拿到哪一種紙作為試卷紙,所以都買來試寫看看。或有人建議我寫考試時要要留邊,或寫一行空一行,兩種我都不太習慣。考試時我拿到畫格子沒留邊的一整本全新筆記本,考完後,全數,包括底稿都得交回。
考題主要是一篇學術論文,它的前身是一本博士論文,原文都是英文,因為不想考試時多一層翻譯(英翻德)的動作,於是用英文作答,交出去後心裡其實還是怕怕的,不知道老師會怎麼想,希望他看我寫得很辛苦的份上,至少不要當我...
結果拿了1,3(德式評鑑 1:優 2:佳 3: 尚可 4:及格 5&6 不及格),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 Jun 11 Mon 2007 05:44
磨刀霍霍向豬羊 第二役 論戰
第二役論戰下午一點中開打,半小時後再見!
- Jun 08 Fri 2007 13:29
磨刀霍霍向豬羊 第二役 筆戰

披上戰袍~扛上我的槍~
諾曼蒂式的第二役開打啦!
這次筆戰歷時四小時,10點到14點。
Rudi 你夢周公之餘,記得交代Missi保佑我喔!
- Jun 02 Sat 2007 22:37
德式末代學生 既不知性亦不感性的~ 談話時間(Sprechzeit) & 考試部

這是學校考試部(Prüfungsamt)的大門。舉凡報名期中大考(Zwischenprüfung),畢業考(Abschlußprüfung),申請論文題目等,都得到這裡報到。波次坦大學的行政中心位在赫赫有名的無憂宮公園一隅,我們系上的負責人的燈是綠的,因為我剛從那裡下了畢業第二役的戰帖出來...這裡不是每天都開放的。只有在考試部有『談話時間』的時候,才能來辦理相關事宜喔!
在台灣大家比較耳熟能響的,和德國的『談話時間』比較類似的,大概只有看醫生時會遇到的『門診時間』。除此之外,前天我還想起來,我以前的大學有所謂的『導師時間』。還有,從前我們那系辦公室大概因為老師們都是留德歸人,所以制度也走德國風,我們系上秘書享有所謂的『系辦時間』。
記得大二時系上第一次起用這個制度,整個學期可以說是哀嚎連連,怨聲四起。舉凡要印講義,借系圖鑰匙,零零總總的大小事,大家其實都是利用兩堂課之那僅有的十分鐘休息時間去找系秘書辦理。自從『系辦時間』引進以後,讓大家的突然感到很多的不方便,因為系辦時間在中午過後,大家又不是天天有課,尤其是上了大三大四。系主任當時的的說法是因為系上兩位秘書平時雜物多,所以對學生的作業窗口應該只有在固定的時間才受理,而在不對學生開放的時間裡,她們才能有效率的處理其他事,如此一來,她們才不會因為每一有學生打開系辦的門,她們就得停下手邊的工作來服務學生。
所以辦公和便民『服務』是兩件背道而馳的事。本著『談話時間』的最高精神表現,如果很是習慣台灣的便利,在德國就常會有苦頭吃不完的鬱悶心情。在此給大家一道機車題當作動動腦練習好了,紙上談兵地體驗一下我最近領教的機車指數...
任務:下畢業第二役戰帖
過關斬將之前:
1. 準備好相關學分證(Schein)出題教授作學分認證並簽名,出題教授2006從系上退休,書信往返後被告知得找S教授作認證。
2. 報考單除了S教授簽名外,還得回系秘書處加蓋系章,同時並告知系秘書何時筆戰(四小時),何時論戰(半小時),請問她何時有空幫我監考,並請她安排空教室,
3. 帶著秘書同意的時間地點到行政校區考試部報考,自己挑選考試日前的十個工作天得完成報考動作。
教授S『談話時間』:只有每週三,下午2:00-3:00。(所以第2項要找秘書蓋章一事,明日請早啊!)
系上秘書『談話時間』:每週一到週五,12:30-2:30。(週三如果早早去完S教授的談話時間後,可能還找得到系秘書蓋章)
考試部『談話時間』:週一,週四,週五,早上10:00-12:00 週二10:00-12:00, 14:00-17:00 週三 不開放
(這點和S教授剛好互相排開....)
系上學區和行政校區之間行駛的波次坦市公車每20分鐘來一趟。
從柏林去我系上的火車每一小時一班車...
結論:就為了下第二役的戰帖,一共去了我兩天,好險的是我沒有醫生要看,沒有房屋的管理員的任何談話時間
- May 30 Wed 2007 01:39
德式末代學生-- 學分證(Schein)& 選課

以前在台灣~~
只要學期初選課,接著有去上課,考過了期中考和期末考,或交了作業,學期末時成績單便寄到你家...
現在在德國~~
首先,空白的學分證(上圖左),半張A4紙的大小,
得自己到考試部(Pruefungsamt)去拿,也可以到它們的網頁上下載。
每一門課都有自己的一張學分證。
上面得自己填上系級,學號,修課學期,上課形式,幾個學分,課程名稱,
誰開的課,課程歸在哪一選修範圍,課程驗收的方式(考試,作業,報告...)
學期末時交給老師簽名,給分,蓋章。
學分證分兩種:一種有給分數(Leistungsschein),另一種算是參加上課證(Teilnahmeschein)-
有按時出席上課,通常最後一堂課前自己準備好,下課後到講台前給教授簽名。
不過我系上的學系章程規定,每一張學分證都要有及格分數才算有效學分。
所以,我跟後者無緣。
如果選修的課是考試(Klausur)驗收成果的話,得自己填好上述的學分證,交給系上秘書,
秘書會轉交給該科的教授,教授如果改完試卷,填上分數,簽名後,再轉交給秘書,
自己再擇吉日良時去跟秘書領。
如果選修的那門課要寫報告(Hausarbeit)的話,也得自己把上述的學分證填好,和報告一起交給秘書,
秘書交給教授,教授或者讀完報告在學分證上給分,簽名,將報告和學分證一起交回給秘書,
也是自己再擇吉日良時去跟秘書領,不過有時候領回來的是被退回的報告...
總之這樣一來一往,上學期的學分證通嘗試過完這個學期後才拿的到。
上圖右邊便是我這些年攢下來的學分證(Schein),厚厚地簡直和一本小書沒兩樣。
學分證千萬千萬得好好保管,我知道一些德國同學還會影印備份。
其實德文字裡有包含Schein這個字都要小心謹慎地保管...
像是:
Fuehrerschein (= 駕照),Angelschein (= 釣魚照), Fahrschein (= 車票),
上下文意明瞭時,這些字有時會被減成只有Schein一個字。比方說你會被問到,
Haben Sie den Schein? (= 你有相關證件嗎?)
然後自己想像力無邊的將場景轉到二次世界大戰啦!集中營的...
你的答案如果是沒有,還是被你弄丟了,下場都會很慘...
我在上篇提到有個老師在我們學校教了一個學期後被另一個學校聘走了,
我郵寄了那門課的作業給在新學校的老師,附上回郵信封,
學分證卻仍在系上秘書那拿到的,回郵信封沒用上...
如果我弄丟了這張學分證,那我大概得去信給老師說明一切,
讓他再給我作一張,這時如果他對我沒印象,或他沒保留我的作業,而我自己也沒多備一份的話,
大概只有再去修一門課的份了。
我偶爾會和房東海諾歎到,很可惜我的學分證小書不能當成 (Geld)schein (= 紙鈔)來用。
選課 & 成積單
列表示的選課但或是成積單在我系上還沒看過。成積單可能因為我沒申請獎學金或轉學等,所以沒經驗。
選課單的話還是得自己寫。就像下圖,每年註冊單上有一張這樣的列表可以撕下來,
上頭有機器列印好你的名字,學號,學期數,生日,出生地(被我畫黑了),
自己得填上修的學系,所屬學期選修的課程,
用打洞機打兩孔後,跟學分證一起收在學生本子裡(Studienbuch)。
- May 29 Tue 2007 04:13
德式末代學生~~ 學系章程 & 考試章程
照片左邊
學系章程得到自己學生事務處(Studienangelegenheit)去拿,
或自己到系上的網頁上去下載印出。
學系章程裡寫明了所屬科系學生得要修哪些課方才可以畢業。
讀的時候要小心,因為作Computerlinguistik Diplom 和 Computerlinguistik Magister 的規定通通寫在這份文件裡。
因作 Magister 的話,又細分是當主修,還是副修(詳情見上篇德式末代學生~~關於德國學制)
總之要修的課有量上的差別,好好研究清楚的話,才不會到頭來發現自己白修了課,或該修的沒修。
德國大學裡,Computerlinguistik Diplom 和 Computerlinguistik Magister 是兩個學系(Studiengang),不能混為一談,
我一開始以後者註冊入學,後來轉為前者,在德國已經就算是轉系一次,
因為一開始沒弄清楚這點,入學後兩年第一次辦理延簽吃足了苦頭,過了一個月沒有有效簽證的日子...
學系章程裡(至少我系上)建議哪些課應該在第一和第二學期修習完畢,
第三和第四學期的課就幾乎一堆選修,我們可以從A到G七個不同的領域裡選兩個領域各上三門課。
長處是學風自由,短處是一旦不好好規劃,很多人便因此無法畢業...
以我的經驗為例,我選了F和G作為選修項目,曾經我修了一門課屬F領域的,
老師是剛做完博士後的客座講師,三門課集滿了要去考中間大考(Zwischenpruefung)時,
才被告知不能考這位老師的這門課,他只在學校上一個學期的課,之後受聘到另一家學校去了。
中間大考(Zwischenpruefung)還是得考的,考三門課的內容,
幸好我當時多修了好幾門其他課,不然為了考試也只有自己自修其中一門啦!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G領域,我在進階學程(Hauptstudium)時上過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講師的一門課,
進階學程裡裡F領域我得修三門課,G領域得修四門課,學系章程根據,
前者會是我的畢業第二役,後者是畢業第三役,
加拿大來的講師上課很有條理,在不確定她之後是否能夠出考試題目的前提下,(雖然有人發問)
大家還是都去上了這門課,現在前線傳回來的消息是,她的那門課不能考...
畢業第三役中有一門得自修...
不過這些都還差強人意...一個朋友念的系學系章程裡規定要有大拉丁文證書才給畢業,
可是大學(Berlin FU)因財政吃緊,拉丁文課被刪,想上課或必須要上課也沒得上...
學風自由的另一個壞處是老師開課的時間大多隨他的意,
不同於台灣的大學,老師開課多少會商量一下彼此不要撞期,
在這裡,因為每個人的選修課完全不同,老師彼此之間是不商量的...
關於考試章程(Pruefungsordnung)照片右邊
考試章程也是自己到學生事務處(Studienangelegenheit)去拿,或自己到系上的網頁上去下載印出。
考試章程裡是中間大考(Zwischenpruefung)和畢業考(Abschlusspruefung)的規定。
過了中間大考(Zwischenpruefung),等於基礎學程(Grundstudium)告一段落,相當於有了學士資格。
也只有過了中間大考(Zwischenpruefung)才可以開始上進階學程(Hauptstudium)。
考試章程寫明了考試的種類(筆試或口試),考試時間的長短,要報名考試前需要的收集的學分種類。
根據考試的章程,學生得備妥所需文件自己到考試部(Prüfungsamt)辦理註冊考試(Prüfungsanmeldung)。
- May 26 Sat 2007 06:20
寂寞的 德式末代學生~~ 關於德國(舊的)學制

除了各種德式香腸外,德國的大學學制對台灣人來說應該仍是充滿異國情調。
其實也未必那麼神秘,基本上德國大學畢業生取得的學位回台灣相當是碩士的學歷。
聽起是有點怪,怎麼德國的碩士比較好念嗎?平平都是大學念畢業,怎麼這裡名稱硬是要高人一等!
可我怎麼來德國唸書一念念這麼久呢?每每被問到什麼時候回台灣,卻又支支吾吾,君問歸期老是未有期呢?
是我在這很混嗎?還是我笨的可以,根本念不畢業~~
每遇到這樣一對詢問的雙眼,我都覺得應該花時間好好解釋一下,但就因為很花時間,
而問這問題的多數人對我為什麼不確定還要念多久的原因其實不感興趣,
大家只是比較乾脆地想知道我到底還要念多久。
不知幸還是不幸,我搭上了末代學生的這輛專車。
(至少在波次坦我讀的系,從2006/2007的冬季班開始只收做學士學位(Bachelor)的學生。)
或許寫下這些即將成為歷史的舊學制對將來要來留學的人幫不上太大的忙,
儘管如此,我還是把想要說的一一寫下來,因為真的想很久了,
以後再問我類似問題的人,就叫他來看我的網誌好了。
另一個重點是,我想記錄一下畢業三役的過程,
可是德國大學學制是完全另一套體系,為了以後說明遇到一些概念上的問題,
這篇就先講講德國大學學制的大概好了。
德國大學畢業名稱分兩種: Magister 和 Diplom 。(-->也就是畢業的產物分兩種)
人文學科多半是 Magister 的碩士學程,像是歷史系,哲學系,藝術史系,英語系,西語系等。
自然科學則多是以 Diplom的 名稱結業, 典型的像是機械系,化學系,建築系,生物系等。
兩者的差別如下:
修Magister 的學程有兩種選擇,一則雙主修兩系(例如歷史和哲學),二則一樣主修加上修兩樣副修(主修歷史,副修英語和西語)。
相對於Magister,做 Diplom 結業的人則通常得有實習的經驗才能畢業。
以商學系為例,可以修習 Magister 也可以修習 Diplom 結業。
若是選擇前者,則得加選另一項主修(像是社會系),或另一主修或另一副修(像是社會系,心理系),
若是選擇後者,則得在畢業前找到公司作實習。
總之,Magister 的學程重學習範圍的廣度,Diplom 的學程則必較在乎學系範圍理得深度。
(--> 也就是學程相當的自由的,端看你要學識廣博,還是專精一項。)
各種系別上的組合端看各校所提供的系,像是我念的Computerlinguistik Diplom 全德國只有三所大學可以作,
但有不少大學有這個系,但只能作 Magister。
德國的大學生雖說是以預備碩士之姿入學,不像在台灣要念碩士,學士畢業後還得東征西討地一家一家的去應試,
在德國則有『中間大考』(Zwischenpruefung)來作品管,作 Diplom 的這項考試則稱作 Vordiplom (vor= Before)。
大多數的系通常規定,沒通過這項考試的話不能修習進階學程(Hauptstudium)的課。
我的系上的中間大考就是把基礎學程(Grundstudium)裡大致三個方向,經由五項考試檢測一番。
現在我的畢業三役就是檢測我在進階學程裡(也就是碩士學程)這三個方所上過的課。
就我所知,德國大學畢業跟一般留學英美的碩士學程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僅要寫碩士論文,還有畢業考得要通過。
身為末代學生的我前些日子剛打下我的畢業第一役,想說描繪一下臨門一腳前所經歷的一些過程,
希望看完末代學生這系列文章的人將來可以體會為什麼留德要這麼久 --> 最好以後可以不要在問我這個問題,
還有如果你曾經在生命遇上留德的人,一板一眼,既龜毛不好又相處的話,希望你能夠稍微體諒,
經過這樣的精神上的壓榨很少人能夠馬馬虎虎,差不多過日子~~前提是想在德國畢業的話!
- May 21 Mon 2007 18:13
第一役 戰況&戰果
雖說是下午兩點才考試,我一早六點便起床,
除了做最後複習外,還得把聲音發開,思緒打通。
房東海諾這兩三天耳提面命要我早一班火車到學校去待考。
因為到我校區的德國國鐵一小時才有一班車。
加上去學校的路上要換三種車,不論是哪一段的車有了誤點的狀況,
那我也就只有不戰而走的份...
早一班火車等於是早到學校一個小時,只能去外邊全是工地的圖書館待命。
兩點整我準時的到達系秘書辦公室門口,
秘書問起了我是否收到了一張文件,因為學校考試部沒把它傳過來系上...
一聽我的心先涼了半截,這意味著我『登記考試』有差錯,不給我考試了?!
一陣文件堆照過後,秘書把我的文件先借走,我還是被請進大教授的辦公室。
好傢伙,這天德國氣溫高達30度,為了不受干擾,
不僅門要關上,窗也全關上了...教授邊關邊說,我真是太會挑日子了!
冷氣?~一般歐洲的建築物裡沒有這種配備...
這個大教授主攻句法學,我的第一役是跟他考德語句法學,三十分鐘。
(以 N.Chomsky 的句法學作為理論上的出發點)
這位大教授向來因思考上的跳躍性而出名,加上有點大舌頭,德語說的並不清朗,
從第一學期的導論課起,他的考試總令大家很是戰戰兢兢。
有時上課時他發問也沒人敢答,因為不清楚他要什麼...全現在百里霧中!
五月八號那天我第二次去找他談第一役的範圍和時間。
當下他派了了四份學術文章,共約兩百頁來考。
五月二十一號來考試則是我自個兒挑的...
雖然四篇文都在講德語句法,可是那兩百來頁全都是英文,
考試前我掙扎了一下,要講英文,還是講德語?
講英文時要舉證句時還是得切回德語,
講德語時碰到一些專有名詞,還是得換講英文...
一開始教授說我們先前約定好由我自己先開場,
我說我很確定我們並沒有這樣的約定...不過我還是可以做,不能慌啊。
唉!德國大教授事多且繁忙,大多數都患有健忘症...
一但我開始說了起來,教授的問題也像泉源滾滾的一個接一個的來了。
就這樣,教授狂問,另一位陪考老師狂寫,這是德國大學的規定,
考口試時必需有第三者在場,慣例上第三者不提問。
思想跳躍又大舌頭的大教授一手捏著他的錶,
一手在白紙上描繪著關於他的提問的句型結構,
氣氛緊張又熱絡,兩點三十分一到,教授便把我請出門外去等,
我在長廊上,又是伸展,又是整理書包,大概有三五分鐘那麼久吧,
我又被喚回辦公室,他捫告訴我,我得了個2,3 ~~就是我考過了。
大教授解釋說有時我需被點一下,才能回答問題,
他不確定我是因為緊張,還是教材還不夠通熟,所以沒能給我2。
(德國評分對照 --> 1:優 2:佳 3:尚可 4:及格 5和6都是不及格)
就這樣,踏出辦公室,一切像在作夢般,傍晚打完乒乓球,
現在一邊啤酒喝的醉醺醺,一邊寫下這些...
明天起搶攻第二役及第三役!
- May 21 Mon 2007 13:53
磨刀霍霍向豬羊 第一役

這是一個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日子,
希望Rudi跟Missi說,請她保佑我安全達陣
是的,德國下午兩點畢業第一役開戰!
- Feb 17 Sat 2007 06:57
Hip Pop Dance ~起乩童在每週五
生論文的那段日子裡,只要能把自己綁在書桌邊,什麼都好,因此從不忌口。於是宵夜想吃就吃,零嘴如果能夠安慰焦躁不安的靈魂也罷,一直到去年身形漸圓了,游泳圈也出來了,才知道以前別人說我骨瘦如柴可能有那麼幾分道理,不然以前老覺得他們是拐彎好心地避說我沒好身材...可能是年紀到了,怎麼吃都不會胖的特異功能不在,才猛然想起那段時日裡也沒怎麼運動...於是這學期跟大學報了兩堂體育課,其中一堂便是今天結束的Hip Pop Dance。
圖中左下角穿紅色上衣的是我們的老師,她來自巴西,一身是勁,音樂的韻律和情緒完全被以肢體表達的淋漓盡致!有時想說我拖著一把老骨頭跟人家裝年輕學這個,後來一問,才知道她還比我大三歲!
去年十月初學期開始到今天,我們總共學跳了三段舞(3 Chorographies),今天整個大驗收,三段都跳,跳得像是沒有明天似的~很開心!因為記憶卡有限的關係,我只錄到了兩段,想說以後可以在家自己跳,本來也想放上來,可惜檔案超過200MG,我不知道怎麼剪接或編輯,就用電腦隨便抓兩張圖吧!
說實在的,要不是因為老師的關係,我不會參與的這麼認真。Hip Pop 舞蹈姿勢很多不僅是性感,有時還有點猥褻到會讓人臉紅(或許我太保守?)... 總之一方面鼓勵大家,一方面助興,老師三不五時會嬌媚地對著麥克風嘆氣,或像印地安人般的四處遊走兼哇拉拉的鬼叫!現場氣氛總是很高昂,導致後來上課前,如果時間容許,我會在家裡撲點粉底,上個眼影,找個配對的上衣顏色,總之,搞的好像週五的下午五點到六點半要去Disco跳舞一樣!
我的『舞史』其實零零落落...
97/98年在德國為期半年的交換學生時,我在大學的體育課學了肚皮舞,當時舞蹈班上就我一個亞洲人,交換學生裡也只有我一個人去上這種課,因為台灣的大學體育課屬必修,所以當時我們得要跟上課的老師在每堂課完後要簽名,如此我們回台灣才可以抵體育學分(這點當時在德國人眼裡是件很怪的事,這點日後再說...)。回台灣後,別人問我修了時麼抵體育學分時,總是換來一種蒙娜麗莎式的微笑...我猜他們大多想到色情舞蹈吧!︿︿||
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很多的德國男人在前線陣亡了,所以戰後的重建工作,很多是從土耳其(還有義大利)所引進的男人的功勞,男人來了,跟著女人和家人也來的,最終,文化也跟著滲透進來囉!所以在德國,肚皮舞的時興並非當今流行顯學下的產物!2006二月中我回台時,在台北中山堂前看到一批人在練肚皮舞,輪起照相機一照,竟然像在某些政治事件發生的當下,左右兩邊各上來兩人將我架開...其實我也沒有惡意,只想說回德國一方面可以紀念,順便炫耀家鄉也有肚皮舞可學(特別是我有土耳其同學!),二方面提醒自己,可以再去上肚皮舞的課,因為以後回台灣可以銜接上了!其實舞蹈自娛娛人,不想娛人,又為何在公共場所跳呢?又沒有文化的根基,這樣的流行這次在台灣會多久,想著想著,讓我想到葡式蛋塔...
2001-2003年我陸陸續續的在民眾學院(Volkshochschule)學跳了兩年的爵士舞。
2003-2005年的重心轉向水上運動(學游泳和Sailing,以及Skiff (寫在這系列的文章),到之後的Windsurfing))現在又回頭去跳舞!
其實,舞蹈並非是每個人做運動時的首選,但對我來說,只要不當專業舞者,我還蠻樂於其中的。特別是當舞步已經熟練到不用想下個舞步時,隨著音樂的旋律而舞動的軀殼好似可以暫時地被我遺忘在人世間,剩下的只有自己清楚意識到的一屢靈魂,好似可以上達天聽,既不思考也不憂慮,自忖佛教裡靜坐是否就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但這感覺又輕飄飄,可又跟喝醉酒時不同,因為速度快很多,就自糗是在起乩童好了...
- Aug 03 Thu 2006 03:45
[在西方取經] 第一所不只有2學期制的德國大學
記得剛進大學就讀時,我媽問我能不能像留美的人一樣,
加念第三個學期,好以加快留學的腳步?
我說不能,因為德國是一年二學期制。
基本上,
冬季學期:從10月中至2月中
夏季學期:從4月中至7月底
想念也沒得念。我媽有聽沒懂... 德國的學制其實並不『國際化』!
儘管各有利弊,這樣的學制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很畸形,或者更有甚著—很機車。
以冬季學期來說,我覺得開學的太晚,常常到10月的第2週,
課程,報告好不容易慢慢確定下來,再上一個多月左右就放耶誕新年假,
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士氣,就又散了...
然而10天左右的放假,說放假是假的,大部分在趕報告和作業倒是真的...
再來1月2月根本就是冷的很難去上『很早』的課...
夏季學期多是等到復活節過完的四月中才開始,儘管開學了,
五月裡接著幾個宗教節日,還是陸陸續續放假,
士氣穩定以後多半是六月以後的是,然而這時春暖花開,
一年氣候最宜人最美的時候,大學生們仍在上開,
熬夜準備考試,報告,一點也不能放鬆。
今天早上報紙寫說Mannheim大學今秋將成為第一所實行新學期制的大學。
當全德國的大學生都還在放假趕作業時,
Mannheim大學的學生一反慣例地在9月4號就要開學了,
一直上課到耶誕節前10天放寒假。接著,春季學期將從2月19日上到6月中。
除了既有的冬季和夏季,也將新增秋季和春季學期。
如此一來,將與美國,澳洲,法國,英國以及荷蘭的學制接軌,
以利交換學生和研究計畫。
在此之前,到德國的交換學生,除非在特殊的交換計畫裡,
不然就得必須放棄自己國家的1學期和德國的1學期,
因此選擇到德國當交換學生的人數變少。
而Mannheim大學規定他們的15000大學生,學業期間至少得到外國交換一個學期 !
報上寫說,柏林市的各大學也躍躍欲試!
我也只能大嘆生不逢時,還能怎樣...
Tagesspiegel 原文
- Jul 07 Fri 2006 13:02
[在西方取經] 學費
回去台灣時常常被問,在德國唸書不用學費,真的還假的~~
在德國一年會收到大學兩次註冊通知冬季和夏季學期各一次,沒有第三學期可讀啦!
今年要繳交的費用如下,裡頭真的沒有學費這一項...
(德國小數點用的是逗點,千元點才是用小數點 ,不要看錯被嚇到...)
其中掛了?的兩項,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翻比較好。
比較特別的一項則是學期車票,繳了這項,可以搭乘特約的交通工具,
在特約地的地點裡暢行無阻!
Verwaltungsgebuehr 5,11 (行政管理費)
Studierendenschaftsgebuehr 10,00 (大學生管理費?)
Studentenwerkstgebuehr 40,00 (學生事物處管理費?)
Semesterticket 128,00 (學期車票)
Immatrikulations- und Ruckmeldegebuehr 51,00 (註冊費)
--------------
234,11
簡單的說,學期車票就是為期半年的月票,但又比月票實用!
從普通的公車到各式地鐵,特定的洲際火車都可以搭。火車雖然不是ICE,但是免費。
柏林市單是市內交通共分ABC三大區,AB區單程車票就要2.1歐元。
以我上學要買的BC區月票就要68.50歐元,但用這樣的車票我是不能進市中心的(A區),
所以ABC三區的月票要價是83歐元!!!
所以如果扣除要繳的學期車票,要繳的錢共是106.11歐元
這封信是在六月初收到的,繳了費用便可進入冬季學期(德文WS06|07)就讀。
信的上欄是說明,下欄撕下來可以到所屬的銀行轉帳。
繳費的期限是七月七號!逾期加罰款10.23歐元!!